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每天走多少步最适宜?科学研究揭示最理想的步数

导读:走路,作为一种极为简便且高性价比的运动方式,逐渐成为许多人日常锻炼的首选。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步行不仅能有效促进健康,还能延长寿命。走

走路,作为一种极为简便且高性价比的运动方式,逐渐成为许多人日常锻炼的首选。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步行不仅能有效促进健康,还能延长寿命。走路虽好,也有人担心:长时间走路会不会伤害膝盖?究竟该走多少步才能既保持锻炼效果,又避免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呢?

 

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研究团队在2025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最佳的步数是每天8000步。这项研究揭示了步行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等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作用。研究表明,8000步的步行量,既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的稳定性,还能减轻关节负担,从而起到保护膝关节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人群,适量的步行能有效减缓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超过8000步后,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将逐渐减弱,步数过多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过度运动对膝关节的损伤并不值得忽视。

膝关节骨关节炎,俗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表现为膝盖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研究表明,适度的步行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并且能有效预防由久坐和缺乏运动引起的关节退化。为了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研究还建议,步伐频率应达到每分钟60步以上,步行时要增加步幅,提升步行速度。尽管走路是低强度运动,过度的运动仍可能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尤其是对于肥胖人群,超重的体重会进一步加剧关节的磨损。

 

对于日常锻炼来说,8000步的步数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孙鲁宁指出,步行的关键在于适度,过量的步行并不一定更有益,反而可能导致膝关节的疼痛和损伤。尤其对于久未运动的人群,突如其来的高强度步行可能会导致关节不适。步行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逐步增加步数,避免急剧增加运动量,以防给膝关节带来额外压力。

2023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步行有助于延长寿命,降低死亡风险。每天走8000步,能有效促进心肺健康,增强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步行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改善情绪,增强记忆力及认知能力,促进更好的睡眠质量。走路带来的健康益处不仅仅体现在体重控制上,它在综合健康方面也发挥着显著作用。

 

研究还发现,8000步的步行量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生风险。2021年,《临床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坚持每天快走40008000步,有助于降血压,并能在3个月内显著改善高血压症状。步行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通过调节血糖、血脂等指标,有效减缓慢性病的进展。

 

每天下午6点后进行步行锻炼,效果更佳。2024年,《肥胖》期刊发布的研究表明,下午6点后运动对健康益处最大,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并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梅雨建议,步行锻炼时,最好选择舒适的运动鞋,避免关节和脚部受伤。步行时可以适当提高步频,每分钟达到100120步,步幅也应适当增大,从而更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

 

研究显示,每天走8000步是最理想的运动量,能够在保护膝关节的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病的风险。而合理的步行时间、合适的步幅和步频,能让锻炼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对于那些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应循序渐进地增加步行量,避免过度运动引起的不适。在确保健康的前提下,步行锻炼能够帮助每个人提高体质,享受更加健康、充实的生活。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