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先生,45岁,湖北石首人,在当地工厂工作。8年前,他的左眼部位发现了一个小肿物,大小仅如绿豆,起初他并未太在意。这个肿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增大,半年内已从绿豆
张先生,45岁,湖北石首人,在当地工厂工作。8年前,他的左眼部位发现了一个小肿物,大小仅如绿豆,起初他并未太在意。这个肿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增大,半年内已从绿豆大小长至鹅卵石般大小,并逐渐压迫到眼球,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多次接受手术治疗后,肿瘤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现恶化趋势,眼部和周围组织受到极大侵害。终于,在2025年1月,张先生决定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协和医院整形外科、眼科和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联合会诊后,诊断出张先生的病情为一种罕见的恶性皮肤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这种肿瘤具有强烈的局部侵袭性,且易复发。由于治疗迟缓,肿瘤已侵及张先生左侧眼部及额部皮肤,左眼几乎失去视力,病情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考虑到肿瘤生长迅速且侵犯了眼球,专家团队决定进行手术,且方案包括摘除肿瘤并重建面部缺损。
张先生的病情危急,手术必须尽早进行。郭能强教授带领的团队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切除左眼球及周围受侵组织;第二步,面部重建,通过游离皮瓣修复面部的缺损。肿瘤的侵犯范围较广,且紧邻面神经、视神经和脑组织,手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颅内感染、出血等。加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手术风险进一步增加。
在手术当天,医生们精密操作,历时十小时,终于成功切除了眼球和周围的病变组织。为了修复因切除肿瘤而造成的面部缺损,医生从患者大腿部位取下了一块大小合适且血管完好的皮瓣,经过精细的血管吻合后,成功将其移植到面部缺损的区域。这一“移花接木”的手术,不仅恢复了患者面部的外观,也有效保证了局部血液供应,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张先生在医院接受了精心护理,伤口愈合顺利,医生们表示,尽管术后张先生需要定期随访和进一步监测,但他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生活。通过这次手术,张先生不仅摆脱了恶性肿瘤的威胁,还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和面容。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张先生带来了新生,也为类似复杂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郭能强教授表示,这场联合手术体现了医学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医生们紧密配合、共同攻克了难关,不仅有效解决了患者的健康问题,也为未来处理类似病例积累了经验。张先生的康复,是医学进步与团队合作的成果,也是他对生活不放弃的信念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