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心脏“门”的老化,年长者更需警惕

导读: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心脏瓣膜病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性杀手。2025年2月22日是世界心脏瓣膜疾病认知日,心脏瓣膜病作为一种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程较长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心脏瓣膜病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隐性杀手。2025222日是世界心脏瓣膜疾病认知日,心脏瓣膜病作为一种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程较长的疾病,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越来越多的高龄患者遭遇瓣膜老化的困扰,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数量已经逐年增加,且呈现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趋势,尤其是60岁以上的群体,发病率显著上升。

在人体的心脏中,四组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就像是四扇,它们控制着血液流动的通畅。心脏瓣膜老化会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脏的供血能力受到影响,最终可能引发心衰或其他严重问题。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往往是在老龄化背景下,结合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基础疾病,病情逐渐加重。

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使得心脏瓣膜病的患者逐年增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许多患者在病情初期并未出现显著的症状,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等轻微不适,而这些症状往往在短时间内得以缓解,导致他们未能及时就医。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被确诊。

尽管心脏瓣膜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由于缺乏对该疾病的普遍认知,很多患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75岁的薛大爷为例,他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受胸闷困扰,只要稍微活动一下,胸闷的症状就会加重。尽管他服用了救心丸后能够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夜间失眠严重,最后他才决定就医。经过检查,薛大爷被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医生提醒他若不及时手术,心脏随时面临停止的风险。

这种隐形病痛常常在患者早期并未引起重视,很多人忽视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一旦病情恶化,才感受到病症的严重性,治疗时机已然错失。对此,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徐承义主任指出,瓣膜病的就诊率和治疗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水平较低,导致很多患者被误诊或漏诊。这也使得更多的人未能及时发现病情,造成了更大的医疗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薛大爷的案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且无法承受传统开胸手术,医院为其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手术无需开胸,且心脏无需停跳,通过类似放支架的方式,仅用时两小时便完成了手术,成功更换了老化的瓣膜。这项微创手术为高危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传统手术方案的局限性提供了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过去的外科开胸手术虽然效果明显,但对高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大,术后恢复也较为艰难。现在,微创手术的普及使得许多患者,尤其是高危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作为华中地区首家开展TAVR手术的医院,近年来手术量不断增加,其中最高龄患者已经达到了92岁。

在现代医疗中,瓣膜病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除了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医院还提供了经心尖瓣膜置换、瓣中瓣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治疗手段。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不仅更加高效,也更加符合患者的个人需求。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徐承义主任特别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这有助于早期发现瓣膜病变,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出现胸闷、胸痛、眼前黑蒙等症状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病情拖延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创、个性化的新时代。通过早期筛查、合理干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心脏健康,延长生命质量。心脏的虽不可避免地老化,但通过现代医学的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其对健康的威胁,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