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惨烈洗牌:资本盛宴散场,裸泳者难掩真相

导读:2025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接连爆雷,多个曾风光一时的车企在短短几个月内倒闭,资本的疯狂追逐最终以惨痛的崩塌告终。极越、合创、哪吒等车企相继宣布破产,累计亏损超

2025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接连爆雷,多个曾风光一时的车企在短短几个月内倒闭,资本的疯狂追逐最终以惨痛的崩塌告终。极越、合创、哪吒等车企相继宣布破产,累计亏损超过400亿元,九位车企老板纷纷人去楼空,其中有的已远赴海外。在这些企业的倒下背后,藏着资本和行业无情割裂的深层次危机。而这场看似偶然的集体逃亡潮,却恰恰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真相:当资本的繁华散尽,裸泳者连最后的遮羞布都来不及带走。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崛起,曾几何时,这个行业被誉为“21世纪最大风口。在政府补贴、资本热钱、土地资源的疯狂涌入下,全国注册的车企一度超过487家。资本的泡沫终究无法持久,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短短六年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两轮大规模的倒闭潮,幸存下来的车企不足40家。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合创、极越等车企宣告破产,造成的资本损失超过了400亿元。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空洞的泡沫,而那些带领企业走向辉煌的创业者,早已完成资产转移,独留数千名员工和消费者在维权的泥潭中挣扎。

 

以极越汽车为例,其前身为集度汽车,曾由百度与吉利联合创办,本应具备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CEO夏一平的盲目决策让公司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智能化军备竞赛的口号下,极越耗费数十亿资金研发半幅方向盘、无门把手等反人类设计,而忽视了消费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空间和续航。即使销量持续低迷,夏一平依然通过挪用30亿供应商货款来维持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流,并强迫员工自掏腰包垫付社保。最终,在资本链断裂、百度和吉利停止输血后,极越成为了首个因双重欺诈而倒闭的新能源车企。

这种企业的衰败并非个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合创汽车的大股东朱一航曾在房地产行业赚取巨额财富后,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他将企业视作资本游戏的工具,三年内推出了七款定价混乱、销量惨淡的车型。库存积压严重,库存周转天数高达210天,最终资金链断裂,朱一航毫不犹豫地抽身,转而增持了一家港股游戏公司。

 

这种现象背后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四大致命问题。首先是技术的空心化,许多车企依赖外包而非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缺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天际汽车的核心专利远不及头部企业的十分之一,自动驾驶方案也仅靠外包。创维汽车则沿用了五年前的三电技术,低温续航的达成率比行业标准低26%。其次是供应链失控,威马汽车过度依赖自建工厂,导致重资产拖累,产能利用率低至30%;而国金汽车则在失去小米订单后,产能闲置超过90%。再次是管理层的腐败,极越的CEO夏一平被曝有婚内不当行为并挪用投资款;合创则因频繁更换管理层和销售团队的大规模离职,陷入管理困境。最后是对政策的过度依赖,许多车企曾依靠补贴实现短期利润,但补贴退坡后,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迅速露出原形,雷丁汽车因转型失败,创始人携款逃往加拿大。

这些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本与产业的错配。新能源汽车行业原本是一个长周期、重研发的行业,但资本市场的急功近利让它变成了一个快钱游戏。贾跃亭2017年携百亿融资赴美,至今未量产一辆车,但他通过FF公司的股权套现超过20亿美元。威马的沈晖在公司濒临破产时,依然领取了12亿元的股权激励,而他的妻子和女儿早已定居在欧洲。资本市场的这种扭曲激励机制,让很多车企老板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命运割裂开来,企业成功时名利双收,失败时迅速转移资产脱身,毫不顾及数千名员工和消费者的命运。

 

极石汽车曾用车载马桶等噱头来掩盖技术上的短板,然而当直播间观众剩下个位数时,创始人早已通过关联交易套现离场。这种虚假繁荣终究无法掩盖行业的致命缺陷,而消费者的信任崩塌,成了加速行业洗牌的催化剂。威马汽车关闭海口门店后,2000名车主的终身质保承诺作废;合创破产后,经销商将客户的定金用于填补债务黑洞。

一些车企甚至通过法律漏洞逃避责任。哪吒汽车拖欠近4亿元的员工补偿款,却耗费大量资金起诉电影《哪吒2》的商标侵权,以此来转移公众视线。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车成为绝版车时,整个行业的信誉已经崩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迅速进入了倒计时。

 

这场集体逃亡的背后,是时代红利的终结和产业规律的觉醒。特斯拉与比亚迪通过十年的努力,验证了规模技术成本的良性循环,而许多跟风的车企却幻想通过资本杠杆跳过产业的基本规律。雷军的造车成功并非单纯依赖于资金堆砌,而是依靠小米生态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反观那些倒闭的车企,它们通常陷入了融资烧钱再融资的死循环,无法为制造业的深耕细作提供足够的支持。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当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按下启动键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度已令全球瞩目;而当夏一平等人被拦在机场时,整个行业也正在用最残酷的方式进行自我净化。这场价值超过400亿的集体逃亡,或许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最为昂贵的学费。正如宁德时代曾毓群所言: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连参与决赛圈的资格都没有。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