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启用 迈向全球航空枢纽新篇章

导读:2025年4月9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重庆机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T3B航站楼的投用不仅

202549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重庆机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作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T3B航站楼的投用不仅是该机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更是重庆作为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国际航空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的象征。随着T3B航站楼的启用,重庆机场正式形成了“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的全新运行格局,成为我国航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T3B航站楼的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创造了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卫星厅。这一航站楼采用了中央大厅和四条指廊布局,整个平面呈现“X”型,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涵盖了国内出发、国内到达、国内中转等多个功能区。以此优化旅客出行流程,提升机场运营效率,为世界各地的旅客提供更便捷的空中出行体验。

 

前沿科技助力机场建设

T3B航站楼的设计将现代科技与未来感的建筑风格完美结合,赋予机场全新的视觉感受。站在航站楼中央区,旅客可通过宽广的南北广场,欣赏到一款造型独特的罗盘箱。这一酷似飞碟或机器人的造型,集通风、消防、广播、航显等多功能于一体,采用了3D打印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机场建筑设计更加精致,也为整个航站楼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感。项目团队通过数字化建模和增材式3D打印技术,使得这一建筑不仅实现了高效建造,还体现了设计与施工的高度一致。

 

通过3D打印技术,罗盘箱的头部和颈部部分均采用这一创新工艺。这不仅提高了建筑构件的精度,还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从而加快了建设进程。

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机场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T3B航站楼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该航站楼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对物理机场的数字化重构,创建了一个虚拟的数字孪生机场。在这一虚拟空间中,机场的每一项运营数据都得到了实时监控,结合仿真、预测和推演算法,实现了机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机场能够实现实时的运营态势诊断、历史运行的复盘以及未来情景的预测和推演。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机场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还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项技术的应用让机场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从而为旅客的安全和舒适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高效捷运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为了更好地服务日益增长的客流,T3B航站楼还特别引入了定制单轨捷运系统。该系统与重庆本土的单轨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采用了专为机场设计的跨座式单轨系统。与传统交通方式相比,这一单轨系统能够更高效地适应机场客流的动态变化。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单轨捷运系统能大幅提高旅客的流动效率,避免了拥堵现象的发生。

 

这一单轨系统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其采用了车载储能式超级电容供电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接触网供电方式。通过这一创新,系统能够减少能源损耗,同时降低了运维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未来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绿色环保引领低碳航运

 

在绿色环保方面,T3B航站楼也做出了积极努力。项目采用了多种低碳智能管控技术,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全方位监控和优化,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以综合能源能耗多模态分析预测技术为基础,航站楼的能效水平大大提高。预计在能源站机房部分,每年可节约300多万千瓦时的电力,体现了现代化机场建设中绿色理念的贯彻与实施。

航站楼采用了基于区域客流预测负荷模型的综合能源管控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空调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这一平台的应用不仅为机场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费用,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匠心精神筑就时代地标

T3B航站楼的顺利完工,离不开中建八局团队的匠心和不懈努力。作为此次建设的主要承建单位,中建八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精湛的工程经验,将这座航站楼打造成了时代的地标。从最初的蓝图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完成,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随着T3B航站楼的投入使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空枢纽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座航站楼不仅展示了重庆在航空领域的雄心,也为这座城市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时代内陆开放战略的一部分,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以其全新的面貌,迈向全球航空枢纽的前沿。

通过此次项目,中建八局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与实力。重庆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航空枢纽功能,在国际航空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