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高梁泾泵闸与水闸:松江水利设施的智慧与生态双重担当

导读:在松江佘山的广袤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兼具自然与人文韵味的水脉——高梁泾。这条河流,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松江区防汛排涝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防线。高梁泾泵闸

在松江佘山的广袤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兼具自然与人文韵味的水脉——高梁泾。这条河流,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松江区防汛排涝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防线。高梁泾泵闸与高梁泾水闸,作为这一防线的核心设施,不仅有效保障了区域的水资源调度,也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们以精细化的设计、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构成了松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工程概况:功能与美学的有机融合

高梁泾泵闸的建设自2010115日正式启动,至2013122日完工验收,历时近三年的精心建设,最终实现了松江防洪排涝与水资源调度的双重目标。这座泵闸的设计颇具匠心,采用了++++的平面布局,闸门位居中心,两侧布置泵房,确保了水流调节的高效性与稳定性。泵闸的主体结构选用了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闸门净宽达到10米,门高4.7米,能够有效抵御上游洪水的压力。泵站的配置也极具前瞻性,四台900QZ-160D型潜水轴流泵的流量总和达到了10立方米/秒,确保了在极端天气下,泵闸仍能保持高效运作。

 

与泵闸相邻的高梁泾水闸,亦在20101113日开工,2013121日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百花港及其周边区域水质调节和防汛工作的重要支撑。水闸的设计侧重于对水流的精确控制,选用了钢筋砼坞式结构,配备了现代化的集成式启闭机,为区域的水质改善及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闸区环境:生态与水利设施的和谐共生

 

高梁泾泵闸与高梁泾水闸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水利功能的发挥,更注重设施周围的生态环境打造。两座设施的绿化面积达到2825.7平方米,精心的绿化养护工作让这一片区域既具备了实用性,也增添了美观性。清澈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翠绿的岸边植物与水面相映成趣,呈现出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象。设施周围的标识牌和管理措施明确,河道漂浮物得到了及时清理,整体环境既整洁又宜人,体现了松江区在现代水利设施建设中功能与美学并重的理念。

控制运行措施:细致入微的管理保障

 

高梁泾泵闸和高梁泾水闸的运行,离不开科学且精细的管理措施。通过严格按照潮汐规律控制内河水位,确保水位常年稳定在2.7米左右。遇到极端天气或河流水位骤升时,设施会自动启动分级动力排水系统,防止水位过高引发内涝。为了确保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度,每周三或周四,泵闸还会配合佘山月湖圩区进行水位调节,通过调整泵闸的启闭,确保圩区水位稳定,并防止水资源浪费或调度不当。这一系列细致的管理举措,确保了泵闸和水闸在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度方面的高效运作。

 

升级改造:迈向智慧水利的未来

 

随着水利设施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梁泾泵闸与高梁泾水闸在保持稳定运行的也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升级。近年来,松江区结合科技创新,着力推进这两座设施的智能化改造。维修焕新作为提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泵闸的水工构筑物、设施的维护和桥梁扶手的更换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极大改善了设施的外观和使用功能。技术赋能也是此次改造的重点之一,通过数字化改造,监控设备的智能化提升,泵闸和水闸的电气设备如电容器、智能仪表等都进行了升级,更加确保了设施的智慧化运行。

 

长效运维体系的完善,确保了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定期进行的设备检测、泵闸养护、部件更换等工作,使得高梁泾泵闸与高梁泾水闸不仅在当前功能上达到最佳状态,更为未来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与优化,松江区成功将高梁泾泵闸和水闸打造成了具备现代化智能管理能力的水利设施。

 

智慧与生态的双重力量

 

高梁泾泵闸与高梁泾水闸不仅是松江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设与运营体现了水利工程从传统功能性设施到现代智能化、生态化设施的转变。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的技术升级和智能化改造,这两座设施不仅提高了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也为松江的水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在保障防汛功能的保持了生态的和谐美丽,真正实现了水利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了松江水利现代化的典范之作。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