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太白古栈道的守护与文化传承

导读:在陕南大地的太白山脉中,古栈道像一道历史的脉络,串联起了大山深处的古老文明。褒斜栈道和傥骆道,这两条久远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汉中与关中之间的交通与商贸往来,承载着

在陕南大地的太白山脉中,古栈道像一道历史的脉络,串联起了大山深处的古老文明。褒斜栈道和傥骆道,这两条久远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汉中与关中之间的交通与商贸往来,承载着无数先人开拓的艰辛与智慧。今天,虽然时代已经变迁,现代交通网密布四方,但这些古道依旧在太白的土地上留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化遗产也遭遇了遗忘与疏忽,如何保护这些文化瑰宝,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褒斜栈道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栈道,它南起汉中褒城,北至眉县斜峪关,纵深249公里,跨越太白县的64.73公里。作为当年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主要通道,褒斜栈道不仅是交通的生命线,更是历史的见证。傥骆道作为另一条重要的古道,从周至县西南的西骆峪起,延伸至洋县以北的傥水谷口,它曾是关中与汉中之间最近的捷径。如今,站在这些古栈道遗址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股历史的震撼。这些曾经铺设着人类智慧的道路,是连接文化的桥梁,也是先人智慧与毅力的象征。

随着岁月的流逝,古栈道逐渐面临着遗忘与磨损。在太白县检察院展开的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专项活动中,检察干警们对这两条历史悠久的古栈道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其保护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栈道的管理不到位、标志不清晰、人为涂抹现象频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栈道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价值。面对这些问题,太白县检察院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立刻行动,启动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工作。

 

为了深入解决问题,太白县检察院联合县文旅局召开了专题座谈会,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整改措施,并依法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检察院建议加强对古栈道的管理,特别是在修复与维护方面,要依法依规,确保历史遗址的完整性。还要采取措施,清除人为涂抹的痕迹,规范栈道沿线标识的设置,确保游客与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历史遗产。检察建议书发出后,太白县检察院持续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并加强与上级检察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切实保护好这片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土地。

313日,太白县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在王家堎镇和平村的褒斜栈道遗址设立了公益诉讼检察文物保护点。这一举措标志着太白县在文物保护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参与揭牌仪式的有市县两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部门干警,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镇村干部和志愿者们。大家共同表示,将以这一保护点为依托,形成紧密的协作机制,加强对古栈道的巡查与维护,确保这一历史遗产得到长久保护。

 

检察干警们在寻访古栈道遗址时,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站在古栈道的遗址上,仿佛可以听见千年前马蹄和车轮的声音,那是先辈们为求生存、为谋发展,冒着艰险在大山中开凿出来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与智慧的象征。检察干警们表示:保护这些古栈道,不仅是保护一段历史,它承载着无尽的文化与精神财富。我们不仅要守护这些古迹,更要让它们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

古栈道的保护,不仅仅是守护一段历史,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纽带。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栈桥、每一段坡道,都是千年岁月的见证。通过太白县检察院的积极推动,各方力量逐渐汇聚,保护工作正稳步推进,古栈道的历史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和尊重。

 

太白古栈道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质遗产的保卫,更是对文化精神的传承。这一系列保护行动,不仅能够让古栈道重现生机,更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让它们发挥文化传播和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太白县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古栈道的修复与保护工作,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在这片千年古道上,文化的脉络将与时光同行,永远不息。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