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并审议通过了《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此次会议的重点是坚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并审议通过了《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此次会议的重点是坚决遏制新增拖欠账款现象,并进一步加大清欠力度。此次行动不仅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更是为恢复市场活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经济增长潜力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这场会议的召开,恰逢一周前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集中讨论了如何优化企业经营环境,特别是通过“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来减少企业负担。可以看出,政府的核心目标十分明确——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支持,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回升。
拖欠企业账款的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制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顽疾。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账期拉长,甚至出现“连环欠”的现象。部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在清理拖欠账款的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新增拖欠款项,反而出现了“边清边欠”的现象。这不仅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了困难,也让一些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例如,在2024年12月,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尽管56个地区按要求建立了拖欠台账并锁定了存量,但在后续的治理中,又新增了76.31亿元的拖欠账款。特别是民营企业所遭遇的拖欠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融资平台和事业单位等主体。这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棘手。
拖欠账款的影响远不止于个别企业,甚至可能波及整个行业。中小企业无法及时回收账款,导致资金链紧张,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这不仅使企业承受沉重负担,还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挥了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班的牵头作用,向全国各地派出调研督导小组,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具体问题。多个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求通过系统性改革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
例如,2024年10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消除拖欠企业账款的现象。今年3月,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各方的责任,明确了款项支付的时限,完善了监督管理措施,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政府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资金回收环境,降低企业负担。
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问题,并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并通过失信惩戒等措施确保清欠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还安排了4.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旨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收储、以及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方面。这一举措无疑为企业提供了缓解资金压力的途径,也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清理拖欠账款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政问题,更关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的此次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失信惩戒机制。根据《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若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将被依法认定为失信行为,并记录在企业的信用档案中。情节严重的,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相关领域采取限制性措施。
政府通过此次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力度,体现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视,也表明了决心。通过严密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政府不仅希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还期望通过失信惩戒机制,促使各方主体履行支付责任,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将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也将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