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年的晨光透过香山的树影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每一个怀揣着新年希望的心灵。香山公园,作为京城著名的游览胜地,迎接了成群的游客与市民。登高祈福、赏景游玩,是许多人新年
新年的晨光透过香山的树影洒在大地上,照亮了每一个怀揣着新年希望的心灵。香山公园,作为京城著名的游览胜地,迎接了成群的游客与市民。登高祈福、赏景游玩,是许多人新年最具仪式感的活动,而今年的香山更为特别。新的一年,香山公园碧云寺推出了全新展览——《唯有碧云称纤秾——碧云寺历史文化展》。这个展览不仅呈现了碧云寺近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还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文化之旅,带着人们穿越古今,感受历史的温度。
碧云寺位于西山,作为北京西山众多寺庙中的佼佼者,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建寺以来,碧云寺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清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展览的主题“唯有碧云称纤秾”出自明代陶允嘉的《碧云寺纪游》诗。这句诗表达了碧云寺在西山众多寺庙中的独特地位和非凡魅力,正如这座寺庙的建筑风格、园林布局以及文化内涵在百年历史中沉淀下的深厚价值。
在这次展览中,碧云寺通过细致的历史梳理和文物展出,完整呈现了从寺庙创建至今的历史轨迹。通过“元贤创寺”、“京西名刹”、“革命印记”和“古刹新貌”四个板块,参观者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碧云寺的历史变迁、建筑艺术以及文化影响。展览特别强调碧云寺的鼎盛时期,集中展示了该时期的建筑特色和园林布局。在展区内,122幅历史照片与8件珍贵文物将碧云寺的历史图景勾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立体感的历史空间。
除了这些传统的展览,本次展览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通过三维VR互动系统,参观者可以360度全方位地观赏碧云寺的水泉院三维立体模型,感受水泉院的建筑格局和布局。电子手翻书也为参观者提供了大量与碧云寺相关的明清时期诗词,进一步丰富了展览。观众在触摸屏的帮助下,可以深入了解碧云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展览更加生动且易于理解。
展览的南侧设有《碧云寺碑文拓片展》,首次展出了碧云寺内14处碑文的拓片。这些碑文不仅有乾隆皇帝御笔的碧云寺诗篇,还有金刚宝座塔碑文等重要遗存。通过设置的电子设备,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赏碑文的现状,并通过互动了解碑文的含义与历史背景。这些拓片犹如时间的见证者,将碧云寺的文化与历史永久定格,展现了古老文化的生命力。
北侧的《碧云寺历史老照片展》则通过37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让参观者回望碧云寺百年来的变迁。这些照片呈现了碧云寺从清朝至今的风貌,不仅为观众展示了碧云寺的建筑风格与环境变化,也呈现了它在历史洪流中的文化地位。这一展区无疑为整个展览增添了浓厚的怀旧色彩,带领观众走进了碧云寺的历史岁月。
为了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碧云寺的文化内涵,香山公园还推出了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提前设计的《研学手册》,包括建筑格局、石雕石刻、生态水系等方面的知识,游客不仅能参观展览,还能参与到实际的研学活动中。在元旦当天,碧云寺迎来了首批研学游客,他们通过与讲解员的互动,了解了碧云寺的建筑特色、石雕艺术以及生态水系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拓印瓦当拓片的环节,游客们通过亲手实践,更加贴近碧云寺的文化底蕴,也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年礼物”。
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乌日嘎在参加研学活动后表示:“我和朋友特意从天津赶来参加这次活动,之前只知道香山的红叶,没想到香山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碧云寺的知识,还体验了古老的石刻技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活动让我对香山有了新的认知,下次一定还要参加更多类似的活动。”她的话语不仅表达了她对碧云寺文化的敬佩,也体现了这类研学活动在增强游客文化认同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此次碧云寺的历史文化展览,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文化展示,它是香山公园文化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香山公园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平台。而在这样的展览中,游客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在体验中深入理解文化的传承。正如碧云寺的文化底蕴一样,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得香山公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文化的圣地,成为了每个到访者心中永恒的记忆。
在新年的阳光下,香山公园碧云寺的文化展览如一股清流,穿越历史与现代,带领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这次展览不仅是对碧云寺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文化的礼赞。每一幅照片、每一件文物、每一段碑文,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而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每个人都在重新定义自己的文化认同,重新审视我们与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文化的力量与精神的传承。
这场历史与文化的盛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传承与创新并行,弘扬与尊重并重。在碧云寺这片历史的沃土上,我们感悟的不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希望。
下一篇:背诵诗词,文化的温暖与景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