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17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300年古樟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守护礼”隆重举行。这一场景不仅是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示,更是一次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实践。在长
3月17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300年古樟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守护礼”隆重举行。这一场景不仅是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示,更是一次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实践。在长沙市林业局与文化旅游广电局的联合推动下,启动了“守护古城岁月的古树名木”项目。这一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为长沙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增添了新的注脚。
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与文化使命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与“有生命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体。它们跨越了数百年乃至千年的时光,默默地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人类的历程。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长沙市内的6194株古树名木将正式纳入法律保护的框架内,迈入法治化、数字化的新时代。此次立法的实施,为这些古树名木注入了更强的保护力量,也赋予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新角色。
长沙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刘洪波在活动启动时介绍了该市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工作。多年来,长沙市通过细致的普查与记录,掌握了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状况,并通过日常巡查、修复工作和技术支持确保它们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长沙还通过广泛的宣传与市民的参与,提升了公众对古树保护的意识。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古树保护法规的落地,更彰显了长沙将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智慧与探索。通过这一创新的实践,长沙正在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绿色遗产保护提供生动的示范。
时光交汇,历史与现代的深情对话
活动现场,一场“时空对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三位古树守护人的讲述,带领大家穿越时光,聆听那些饱经风霜的古树在岁月长河中的故事。首先介绍的是浏阳市小河乡田心村那株已有2110年树龄的罗汉松,它曾经历无数的战火与灾难,却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长沙人顽强的生命力与精神。接下来,来自岳麓山的“朱子樟”讲述了它800年的历史,见证了文脉的传承与湖湘文化的繁荣。位于马栏山的古樟树也在述说着从康熙年间到现代文创园区的蜕变,它不仅是自然的见证者,更是长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象征。
这些古树,承载着无数故事,它们不仅为这座城市提供了绿色的氧气,更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活动中,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朗诵《种树》,表达了他们对古树的崇敬之情,向这些绿色“老爷爷”承诺将用心守护,传承这份绿色的遗产。
绿色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之路
活动的亮点之一是“长沙古树名木生态游”的四大主题线路的发布。这些线路涵盖了东线、西线、南线和北线,串联了市内众多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古树。每一条线路的设计都紧密结合了古树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使得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也能深入了解长沙的历史与文化。这一举措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体验,还推动了长沙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浏阳市的小河乡以千年罗汉松为核心,打造了集自然观光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模式。通过开发文创产品与建设罗汉松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量突破2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同样,岳麓山、第一师范、巴溪洲等地的古树也成为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古树名木的生态与文化价值,正通过旅游的方式得到广泛传播,提升了长沙的城市吸引力与知名度。
城市发展中的绿色力量
长沙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展现了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和谐共存的实践。市文旅局局长易鹰表示,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将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旅品牌。
如今,长沙市内的古树名木正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在现代社会的文旅产业中同样焕发着活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与对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古树名木将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与绿色力量的体现。
总结
长沙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法治保障、科技赋能与文旅融合,长沙正在为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创新的范本。这些古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将在现代社会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