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节渐行渐近,在外的游子是否已开始踏上回家的路?随着岁月流转,归乡的心情也愈发愈加迫切。越西,这片生养了我们的热土,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远方的游子。年
春节渐行渐近,在外的游子是否已开始踏上回家的路?随着岁月流转,归乡的心情也愈发愈加迫切。越西,这片生养了我们的热土,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远方的游子。年味渐浓的街头巷尾,熟悉的风景和味道,正悄悄地呼唤着每一个游子归来。
每当年关将至,越西的大街小巷便会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张灯结彩,万家灯火。这里的每一处景点、每一条街道,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越西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内心深处的归属。无论身处何地,每一次回望,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牵挂涌上心头。
作为本地人最喜爱的去处之一,文昌故里无疑是越西人心中的一片圣地。这里有观音碧潭的清流,有文昌大庙的香火,更有那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双石桥,每一处景点都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而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风景,莫过于那些老去的街道和日复一日流淌的乡音。越西的乡愁,便藏在这些细微的地方,藏在那份默默等待的深情里。
从文昌故里出来,步行不过几分钟便能来到水韵花红。这里的景致与果品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那又大又甜的苹果,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性美味。景区新开的非遗体验馆和牧野嶲水露营地,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和回乡的游子必游之地。每当年节临近,归乡的人们总会在这里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享受这片热土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陶家营的土碉楼,是越西又一代人记忆中的重要符号。作为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陶家营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与记忆。土碉楼的每一块砖瓦,都讲述着越西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故乡最深沉的力量。
而云上书古,作为越西的“乡村十景”之一,如今已经焕发了新的光彩。瑞雪纷飞的日子里,云上书古仿佛披上了洁白的纱衣,银装素裹,宛如仙境般美丽。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在这里驻足,感受这份雪中的宁静与美丽。而这份美丽,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越西人心中那份永远不变的情感与记忆。
作为越西的另一大景点,天皇寺的历史同样深厚。每年春节,天皇寺都会迎来大量的信徒前来祈福。这里几乎是每一个越西人都会去的地方,许下的新年愿望,便是对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无论是从城市的哪个角落走来,天皇寺始终是越西人心中的圣地。
家乡的乡音,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温暖。无论在外漂泊多久,乡音始终是家乡的印记,是每一个越西游子心中的依恋。“吃饭了吧?”“等一火镰”……这些熟悉的词句,带着浓浓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每当回家时,这些简单的问候便成为了我们和家乡之间最温暖的联系。越西的方言,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家乡的味道,藏在每一道菜肴中,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无论是那简单的萝卜青菜,还是过年时必备的香肠腊肉,都是越西人心中最温暖的味道。每一口食物,都是对故乡深深的怀念。而那些年味十足的麻糖,早已成为了越西人心中不可或缺的记忆。它是童年的甜蜜,是对家乡的思念,是每一位游子心底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
正如旧时越西流传的童谣所唱:“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吃什么,吃麻糖……”每当过年,孩子们的小零嘴中必有这份甜蜜。而越西的腊肉,更是春节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选用当地跑山猪肉,经过自然风干,腊肉的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吃上一口,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家乡的一份深深的怀念。
无论这一年越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家乡的风景和味道永远不会改变。熟悉的街道,亲切的乡音,仍旧是我们内心最深的牵挂。对于每一个在外的游子来说,家乡永远是那个等你回去的地方。无论你走得多远,家乡的温暖始终在那等着你。春节的钟声敲响,越西的怀抱已经为你敞开。
上一篇:走进大源乡,春日里的杨时故里
下一篇:2025会昌春节文旅活动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