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月20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如期开启,作为省人大代表的王平,以一位登山队队长的身份,讲述了他如何从电影《珠峰队长》的原型走到人大代
1月20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如期开启,作为省人大代表的王平,以一位登山队队长的身份,讲述了他如何从电影《珠峰队长》的原型走到人大代表的岗位,如何带动家乡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这场通道上的亮相,既是他个人奋斗历程的展示,也是四川阿坝地区冰雪资源开发的缩影,标志着家乡在冰雪旅游和户外运动产业领域的崭新起步。
回想起25年前的那段岁月,王平的心中仍然记得那次深刻的经历。那时,国家登山队考察黑水县的三奥雪山,年轻的王平志愿参与其中,帮忙运送物资。在这次经历中,他第一次意识到家乡的雪山不仅是自己生活的依托,也是全国登山爱好者热衷的目标。他当时并未想到,这片雪山会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起点。“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他们对我的家乡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雪山不仅能养活我们,也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王平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在王平还未接触到登山运动之前,他对家乡的理解仅限于传统的“靠山吃山”方式——放牧、务农、采药。而登山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思维的局限,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产业前景。或许,这片雪山不仅能满足生计,更能够转化为发展机会,带动家乡经济振兴。于是,21年前,他在家乡成立了川藏登山队,开始将这片富饶的雪山资源与登山事业相结合。带领上百个家庭通过登山产业致富,让更多年轻人能够留下来,既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又为自己的人生找到舞台。
从最初的梦想起航,王平的事业一步步开花结果。川藏登山队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21年来,王平带领队员们不仅进行了无数次艰苦的登山训练和挑战,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致力于将家乡的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和社会价值。王平常说:“这21年,川藏登山队不只带领着一群登山爱好者走向雪山,更带动了数百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我们不仅做到了事业的发展,更帮助家乡的年轻人留下来,照顾家里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在王平的眼中,这项事业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或团队的成功,它是与每一个家乡人的幸福紧密相连的。
2022年,王平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他身上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但他的初心依然未变。成为人大代表后,王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乡发展的建议,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和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管理的提案。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蕴含了他对于家乡未来的深刻思考与希望。王平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个人层面为家乡做出贡献,他希望能通过人大平台,推动更多更系统的政策落地,帮助家乡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代表通道”上,王平再次提到了家乡的冰雪资源。他向全国的观众介绍:“阿坝州拥有25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这里还有6个滑雪场,是非常有潜力的冰雪旅游胜地。”这番话不仅让人们了解到了阿坝的自然资源,更让人看到了这个地区未来在冰雪运动产业中的潜力。王平明确表示,他作为人大代表,必定会全力履行职责,将家乡的冰雪产业推广开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阿坝的冰雪资源推向全国,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带动家乡人民从事冰雪运动,借此提升家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对于王平来说,冰雪运动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业引导。他希望能通过冰雪产业的深度开发,打造更多适合登山、滑雪等户外活动的旅游线路,吸引各类游客的到来。在王平的计划中,冰雪旅游不仅是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引擎,更是带动更多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我期待能开发出更多丰富的冰雪旅游产品,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父母,发展更好的生活。”王平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经济的增长,他更希望能通过这个过程,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在自己的家乡实现梦想,改变命运。
回顾王平的这一生,带着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与责任,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家乡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从最初的登山队队员,到如今的四川省人大代表,王平一直不忘初心,坚持为家乡的冰雪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出力。对于他来说,冰雪产业的开花结果不仅是经济效益的体现,更是将家乡的美丽雪山与文化传承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王平的故事是一段不懈奋斗、追求梦想的历程。他的成就不仅来自于他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更得益于他始终将家乡的发展与民生福祉放在心头。通过冰雪产业的发展,王平希望能给家乡带来更好的也让更多人能从中受益。这种从大山深处到人们心中的故事,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更多的家乡人能够吃上冰雪产业的‘旅游饭’,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