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双桂镇: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山水古镇

导读:双桂镇,位于嘉陵区西河畔,距嘉陵城区20公里。这里的历史悠久,风光独特,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跨越了时光的长河,展现出独有的魅力。最初,这里被称为“遥遥坡”,因为

双桂镇,位于嘉陵区西河畔,距嘉陵城区20公里。这里的历史悠久,风光独特,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跨越了时光的长河,展现出独有的魅力。最初,这里被称为遥遥坡,因为镇区四周的悬崖和陡峭的山道让人产生一种无法轻易穿越的感觉。随着战乱和移民潮的涌入,外省人逐渐在此定居,形成了集市和商贸的繁荣。到了清初,集市迁至山下,取名双圭,后因苟氏宗族的影响,改为双桂。这座小镇因此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双桂的历史印记:古老建筑与文化遗产双桂镇的历史建筑,如同一座座沉默的碑铭,见证了岁月的变迁。1740年至1791年间,双桂镇修建了众多具有宗教与文化象征意义的建筑。以禹王宫著名的棉花会馆、万寿宫改建的江西会馆以及田坝会馆为代表的会馆建筑,构成了双桂镇古老的文化脉络。尤其是田坝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其小巧玲珑的木石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建筑群总面积达到8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书楼及前后殿等组成,传递出浓郁的地方文化与民间艺术。2002年,田坝会馆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瞻仰。

棉花会馆,原为禹王宫,修建时间较早。虽然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仅留下戏楼的部分构件和风火墙,但这些残存的遗迹仍能让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庄严与恢弘。江西会馆的原名是万寿宫,也是双桂镇的历史遗迹之一。虽然大部分建筑早已拆除,但墙砖上的万寿宫字样依旧清晰可见,犹如历史的痕迹,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双桂古街:岁月流转中的人文风情双桂的古街道,是这座镇子最具韵味的地方。正街、南横街与北横街呈“T”型,古老的街道布局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的时光。正街中央,一条两米宽的水沟曾是古老的排水系统,它分隔着街道的南北两面,而雨水则沿着沟渠流出。如今,这条水沟虽然不再承载当年排水的功能,但却成为了双桂老街的一部分,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街道上,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依旧伫立,街区的气息未曾改变。

曾几何时,双桂的夜市繁荣,夜幕降临时,街道两旁的火把亮如白昼,人们熙熙攘攘,争相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正街西端的土地菩萨像,至今依然是当地居民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魁星楼作为正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从其高楼上可以俯瞰双桂四景,望水鳞波二老禅洞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古老的建筑被拆除,但它们曾经的辉煌和精致依然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如今,双桂的古街依然保持着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单檐房顶、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些岁月的故事。走在街头,四周是古朴的建筑,耳边是缓缓流淌的西河水,双桂镇散发着一种静谧的韵味,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自然景观与资源的赋能双桂镇的自然景色同样迷人。西河从大磨堰村进入镇区,湍急的水流穿越肖家河,绕过大灵山,最终形成了三湾九道拐的美丽景致。西河沿线的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大灵山、凤翔山的峻峭山脉,以及山间蜿蜒曲折的河流,构成了双桂镇特有的地貌景观。这里的山峦叠障,晴天可远眺南充城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宁静。

双桂镇的矿产资源亦非常丰富,煤、石油、优质石材等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镇内的青江石和白岩石更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为当地的建筑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共同发展,双桂镇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日益发展壮大的工业和农业。

发展中的双桂镇:现代化与传统并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双桂镇逐渐向现代化迈进。1997年,双桂镇通过整合石楼乡的资源,进一步扩大了镇区的面积,并成为了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此后,镇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新建了交通网络、文化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使镇区的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双桂镇投资500万元开发新区,并为保护田坝会馆这一省级文物,投入了150万元。镇内的街道也得到了硬化与扩建,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今,双桂镇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水陆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镇内的水运交通也十分便利,六艘机动船和旅游船在西河上往返,方便了居民与游客的出行。双桂镇依托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规划建设大灵山、凤翔山等自然景点,同时重点打造T型古街、以及省级文物田坝会馆等历史遗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双桂镇,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古街道、历史建筑、自然风光和现代化建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水古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双桂镇将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迈向更加繁荣的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游的小镇。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