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渐冻症面前的坚守与信念

导读: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血管外科,赵志青教授是一位广受尊敬的主任医师,年过60的他仍然活跃在诊室和手术台上。尽管命运对他开了一个沉重的玩笑——被诊断为渐冻症

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血管外科,赵志青教授是一位广受尊敬的主任医师,年过60的他仍然活跃在诊室和手术台上。尽管命运对他开了一个沉重的玩笑——被诊断为渐冻症(ALS),这种进展迅速、无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责任与使命。无论是坐在轮椅上接诊患者,还是在手术中为学生和同事们提供指导,赵志青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赵志青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挑战和辉煌。在他最为年轻有为、事业正步入黄金期时,渐冻症却悄然降临。作为血管外科的专家,赵志青带领团队完成了多个国内首例手术,其中不乏高难度的病症治疗。例如,3个月前,他成功带领团队完成了长海医院首例逆血流保护装置下的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为一名70岁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解除了脑缺血症状。尽管身体日益衰弱,但赵志青依旧没有放下责任,他为患者提供帮助,参与每一项关键的医疗决策。

赵志青教授每周安排出门诊时间,尽管渐冻症的病情日益加重,他依然坚持每周两天半天的专家门诊,和患者面对面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疾病高发,赵志青更是没有因为自己的病情而减少工作量。有一次,助手建议他戴上口罩以防感染,但赵志青却微笑着拒绝了:我已经很难呼吸了,戴口罩会让我更难受。即使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了看完一个下午的门诊,接诊了20多位患者。这种坚持和责任感,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赵志青来说,医学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血管外科的领军人物,他亲身见证了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赵志青深知,血管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河,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热爱,赵志青无数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将最新的医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帮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

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停下对他的考验。最初的症状并不引起赵志青的注意——一开始是脖部的不适,接着频繁的摔倒,他甚至认为是穿鞋不合适导致的。直到有一次,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抬腿,连最基本的体能也无法完成。起初,赵志青并未对此产生过多的担忧,直到神经内科的一位专家打电话通知他,赵主任,您的肌电图结果不太好。这个消息让赵志青不禁心生警觉,最终他被确诊为渐冻症。那一年,他53岁。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赵志青并没有为自己感到过度沮丧,反而迅速接受了这个现实。作为医生,我明白生死无常。赵志青说,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珍惜与患者和同事们相处的每一刻。在确诊后,他依旧没有请过一天假,依旧投入到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帮助,在科研和教学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管渐冻症逐步削弱了赵志青的身体功能,但他对医学的热爱却始终未变。为了延缓病情,他每天都要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尽可能保持自己身体的活动能力。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赵志青仍然不忘自己的科研工作。他正在编写一本书《血管外科罕见病及综合症》,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医学工作者。他说:早期的干预和准确的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而比治疗更难的是确诊。这本书将帮助更多的患者和医生在面对罕见病时,不再迷茫。

 

为了延缓病情,赵志青的身体几乎每年都要接受超过100天的输液治疗。他的手背和胸前已经留下了多个输液针孔,甚至因为血管萎缩,找不到合适的静脉。赵志青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相反,他看待这些困难时,总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我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但我并不害怕。他说,能为患者做些事情,哪怕是微小的帮助,我也感到很幸福。

尽管渐冻症让赵志青的身体逐渐衰退,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为患者提供帮助。在他眼中,能为患者服务,依然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每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耐心解答,尽力给予指导。以前是换位思考,现在是感同身受。他说。作为患者的坚强后盾,他的存在让许多人在疾病面前不再感到孤单无助。

 

赵志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证明了即使面对命运的不公,只要心中依然有爱与希望,就能无畏前行。他坚信,医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而他的生命也将在这份使命中得以延续。他的坚韧与执着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也为社会传递了无尽的正能量。在渐冻症的折磨下,他仍然以坚强的姿态走在医学的道路上,正如他所说:能为患者做点事,被需要,我也感到很幸福。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