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成武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努力推动“文旅融合、产业联动”,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模式
成武县的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当地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巧妙利用,依托乡村的文化底蕴,创新性地发展旅游业,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新格局。在成武县,各镇街因地制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项目,推动“文”与“旅”的互补互动,使得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汶上集镇的洪楼村,便是成武县乡村旅游新模式的成功范例。每到清明假期,洪楼村成为了游客纷纷打卡的热门景点。白天,游客们欣赏当地的传统文化演出、漫游美丽的自然风光,晚上则围绕着篝火,享受着欢乐的篝火晚会。这里的篝火晚会不仅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更成为了体验乡村风情的最佳途径。游客们手拉着手,围绕篝火欢歌跳舞,笑声与歌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晚会结束后,迎接游客的是地道的乡村美食——烧烤、白素鸡、农家小炒鸡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游客们围坐一桌,畅谈着生活、交流着乡村的独特魅力。此情此景,既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现代乡村旅游的生动展现。
追溯农耕历史,感受文明的脉络
而在成武县的党集镇,另一个展现乡村文化底蕴的地方——党集古村,也吸引着大量游客。这里的拖拉机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展示着近百台不同型号的拖拉机。从年代久远、漆面斑驳的拖拉机,到依然威武的现代款式,每一台拖拉机都见证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游客们通过参观,仿佛穿越时光,感受着一个时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历程。拖拉机博物馆不仅让人回顾乡村的历史,更让每一个观者都深刻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革。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成武县的乡村旅游不仅是文化展示的舞台,更是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县政府通过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打造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还建立了以农文旅商融合为核心的产业链条。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成武县各镇街通过精准的资源配置和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成功地将当地的农产品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发展起了特色旅游产业。在这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中,游客不仅能够体验到丰富的文化演出、生态景观,还能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味。每一条旅游线路的打造,都是一次乡村经济发展的机会,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
联农带农,共享发展红利
在成武县,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更是农民增收、经济脱贫的重要途径。县政府通过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确保农民能够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获益。这一机制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农民不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收入,还通过参与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服务等方式,切实感受到了产业增值带来的好处。
成武县的乡村旅游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在政府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得到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企业的参与,使得乡村旅游产品得到了市场化的推广;而农民的参与,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这一多方共赢的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乡村振兴的蓝图与未来
成武县的乡村旅游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展示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无限潜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提升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实践中,成武县还需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提升服务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推动“农文旅商融合”的创新模式,成武县有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在这一过程中,成武县将坚持文化自信,发挥地方特色,以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景观,让乡村旅游成为真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总结
成武县的乡村旅游不仅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更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通过文旅融合、农文旅商联动,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成武县的成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不仅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上一篇:汾酒杏花节:山西文化的盛大展演